1.供采毒的毒蛇有哪幾種?
凡是能夠分泌蛇毒的毒蛇應該說都被列為被采毒的種類,國內現供采毒的毒蛇只有十幾種。根據文獻資料統(tǒng)計,我國常見毒蛇的排毒量以眼鏡王蛇和五步蛇最高,但產毒量最多的卻是蝮蛇。蝮蛇不僅在我國分布很廣,且數量也多,現已成為蛇毒研究單位的首選毒源。采毒較多的還有眼鏡蛇、蝰蛇、烙鐵頭、金環(huán)蛇、銀環(huán)蛇、竹葉青及某些海蛇。其他毒蛇種被采毒的機會很少,有時只是為了科學研究而采取少量的蛇毒,如虎斑游蛇、赤鏈蛇等。
2.哪個季節(jié)采毒好?采毒應間隔多長時間?
采集蛇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應用。為了讓所養(yǎng)毒蛇產更多的毒,而且又能維持毒蛇正常的生命,選擇正確的采毒季節(jié),確定每次采毒的間隔時間意義長遠、十分重要。對于采毒季節(jié)的劃分,各地區(qū)及不同蛇種有一定的差異。我國北方或亞溫帶地區(qū)為6~9月份,因這段時間氣溫較高,多為25~30℃左右,為毒蛇的活躍期和捕食旺季,它的分泌量也較多。平均每條毒蛇每年可采毒3~4次,最多不超過5次,否則會直接影響進食,引起消化不良重者導致被采毒蛇死亡。一般毒蛇出蟄后約第一次進食后的7天左右可采第一次毒,人蟄前20~30天可采最后一次毒,每次采毒的間隔時間不能少于20天,以25~30天為宜,體弱者35~40天采一次或干脆一年采2~3次。
3.采毒期間的毒蛇該怎樣管理?
在所養(yǎng)毒蛇的采毒期間,主要的管理便是注意蛇的總體健康狀況,如檢查其口腔是否有口腔炎或其他疾病。孕蛇在產卵(仔)前后不應采毒,一般較其他毒蛇少采一二次,目的是防止早產、流產或母體影響健康。在飼養(yǎng)過程中,用于采毒的毒蛇應盡量同步化,即每批采毒日期要大致相同,否則會造成蛇的采毒時間參差不齊,無法具體掌握。采毒前7~10天應禁食,但需供應飲水,必要時要提前抓到待取毒的池內或箱內,但數量不可過多,以免造成擠壓、死亡或影響排毒量。采毒后應盡快放回原飼養(yǎng)場地,不宜變換新的飼養(yǎng)地點。待3~4日后再投放充足的食物和飲用水,投放過早會影響捕食及食后消化不良。
4.冬季能采毒嗎?
毒液的分泌與捕食密切相關,其生成及分泌也有一定的規(guī)律,并且季節(jié)性較強,在溫度較高的捕食旺季生成增多,而在冬季也就是它的冬眠期則停止生成和分泌。因此,毒蛇在冬季不能采毒。有關不負責任的單位所說的“毒蛇一年四季均可采集毒液”的廣告,是不具科學性的,是虛假的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