毒蛇之所以不同于無毒蛇,一般從外觀上可以看到它們上頜前端有一對毒牙(后溝牙類的毒蛇則在后部)。毒牙之所以能排出蛇毒,是因中空或有溝的毒牙的基部和毒腺(毒囊)連接著,相連處有著毒腺導(dǎo)管。當毒蛇咬人畜時,借助毒腺周圍有關(guān)肌肉的收縮,擠壓毒腺,而將毒液經(jīng)毒腺導(dǎo)管排人毒牙,再由毒牙的牙管或牙溝而向牙尖排出。(圖16—2、圖16—3)
毒腺成對,位于頭部兩側(cè),在眼睛的后面,口角的上方,上頜的外側(cè)。其形狀和大小,因蛇種不同和個體大小而異。例如,蝮亞科的五步蛇、蝮蛇、竹葉青,毒腺較為扁平,似半月形;眼鏡蛇科的眼鏡蛇、眼鏡王蛇等的毒腺,較為肥厚而狀似橄欖。
不同種類的毒蛇排毒量相差很大。所排的毒液,以其干毒來比較,眼鏡王蛇平均排一次就達101.9 mg,海蛇僅2.5。5.0 mg,銀環(huán)蛇為4.6 mgc,這就是說,眼鏡王蛇的排毒量分別為海蛇、銀環(huán)蛇的20~41倍和22倍。顯然,由于眼鏡王蛇的排毒量很大,要取得其l g干毒,輕而易舉,只需約10條就夠了。然而,要從海蛇、銀環(huán)蛇身上取1 g干毒,這就得200~400條了。
圖16-2毒蛇頭部骨骼結(jié)構(gòu)
圖16-3毒腺(毒囊)中儲備的毒液。經(jīng)毒腺導(dǎo)管到毒牙排出
同一種毒蛇,因其個體大小的差異,毒腺的大小不同,排毒量也就懸殊。
現(xiàn)以蝮蛇為例,按體長把1 005條次分為3組,體長500 mm以上者,每條次平均排干毒31.98mg;體長400—499 mm者,每條次平均排干毒17.45 mg;體長300~399 mm者,每條次平均排干毒6.24mg。從這些數(shù)字可以看出,個體大者為小者5倍以上,即使與個兒中等的比,也近1.8~2倍,故要取毒,當然以大蛇為宜。
毒腺是由消化腺進化而來的,所以它不僅是毒蛇攻擊或自衛(wèi)時排毒的武器,當毒蛇捕捉動物時,排毒還起到對食俘作預(yù)消化的作用。因此,毒蛇在頻繁捕食后,毒液也會大量消耗。 |